中新社合肥12月3日电 题:安徽淮北:村有“微工坊” 锦鲤游出海
中新社记者 吴兰
冬日的皖北大地,麦苗油绿,农家“闲季”不闲。记者近日走进安徽省淮北市,探访这繁忙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
见到秦秋芬时,她正在家里包装一款足浴包。秦秋芬说:“村里的艾草(产业),让我在家也能挣个‘馒头钱’,挺好的。”
秦秋芬是烈山区古饶镇草庙村村民,因要照顾孩子和生病的丈夫,只能选择就近灵活就业。她所说的艾草产业,是返乡青年孙伟的创业成果。
艾草是一种草本药用植物,市场需求日益见长。2019年,孙伟看准商机,开始在家乡从事艾草种植、品种选育、产品加工等工作,让当地司空见惯的“草”变“金”。
“种艾草的收入比原来更高了,自己和村民都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孙伟说,“每个人都有家乡情怀,家乡给了我一个平台,也给了在农村创业的底气。”
一位“乡贤”带动了一村产业,在古饶镇的例子不少。古饶镇党委书记陈平生介绍,为有效破解农村发展中的难题,该镇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在村里建设实体“微工坊”,探索共富模式。目前,仅古饶镇就有12个村(社区)培育引进乡村产业项目12个,预计年产值6000万元(人民币,下同)。
“和村苹果”因特殊地理环境和种植技术使其成为当地特产中的“名品”。走进烈山区和村社区的苹果园,只见枝头果实累累,果农正忙于采摘。赵永信家今年苹果亩产约5000斤以上。他说:“现在销售行情很好,我每天要发货150箱到200箱。”
11月22日,“和村苹果”已成为当地特产中的“名品”。中新社记者 吴兰 摄
近年来,和村社区依托园艺传统和自然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以“苹果红”助力“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同时,发展小镇电商业。推动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等休闲农业。
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距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柳孜运河遗址仅几公里。
“道口村曾是‘贫困村’,如今已成‘旅游村’‘示范村’。”道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超说。这一“逆袭”的密码之一就是依托柳孜运河遗址“金字招牌”,发展乡村旅游。
据介绍,总投资约7.5亿元的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目前正在做排水及隋堤沟清淤工程。
荷塘月色趣园、薰衣草园等,都是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地”而衍生的旅游产业。刘超介绍,下一步该村积极融入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对现有景区提档升级,扩大景区在苏鲁豫皖的辐射圈。
“我们是安徽省内建设标准最高、硬件设施规模最大的进口观赏鱼类繁育养殖基地。目前养殖的锦鲤有17000多条,品种达70多种。”校春锦鲤文化产业园总经理刘万春介绍说,“这里的锦鲤很多出口到韩国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12月2日,郭王村锦鲤文化产业园的各色锦鲤,自在游弋。中新社记者 吴兰 摄
走进位于相山区渠沟镇郭王村这座锦鲤文化产业园里,只见各色锦鲤自在游弋。站在一个鱼池旁,刘万春介绍:“这个池子里都是三岁鱼,每条价格都在万元以上。”
“锦鲤是一种吉祥物。作为宠物经济的一种,卖一元的锦鲤,可以带动十元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刘万春说。目前,该产业园正着力打造集锦鲤养殖、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乡村文旅新形态。
安徽是农业大省。2023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农业强省,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同时,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完)
中新网兰州12月3日电(田鹏鹤)“我从13岁开始学习舞蹈,我非常享受跟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感觉。在中国,每个民族的服饰、舞蹈风格都不相同,这让我对中国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留学生茉莉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如今,即将毕业的她,已经会跳秧歌、敦煌舞、傣族舞、维吾尔族舞、蒙古舞等多种舞蹈。
图为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的莱索托留学生茉莉表演维吾尔族舞蹈。受访者供图
今年25岁的茉莉,来自非洲莱索托,从小接触芭蕾舞和现代舞的她,经常会在网络上观看舞蹈视频进行学习,偶然间在网络上看到中国民族舞的视频,让茉莉对中国民族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莱索托当地的高校,还没有开设中国舞相关的专业课程,这让茉莉坚定了来中国学习舞蹈的想法。茉莉争取到来中国留学的机会,2020年,她如愿以偿来到位于甘肃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开启系统地学习中国舞蹈的旅程。
“刚开始学习中国舞时我想要放弃,因为我感觉中国舞学起来很难,但我的家人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茉莉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逐渐适应了在兰州的学习和生活,当地的牛肉面和麻辣烫成为她的最爱。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跟同学们会教我如何去做表情和动作,如果我生病了,老师们一直在照顾我,就跟我的家人一样,所以我感觉真的很幸福。”茉莉说。
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茉莉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敦煌之旅,这次旅行让她更直接体验到敦煌舞的起源和精髓。
图为莱索托留学生茉莉在敦煌莫高窟进行参观。受访者供图
敦煌壁画中乐舞形象琳琅满目,几乎每个洞窟都有乐舞壁画,犹如一座“乐舞博物馆”。茉莉说,“敦煌壁画真的很漂亮,我在壁画中看到了很多敦煌舞中的手势和动作,这让我对敦煌舞有了更深的理解。”
40年来,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之长的《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舞剧,将敦煌壁画中的千年舞姿“活态”复原演绎。近年来,随着一些有关敦煌舞的综艺节目和网络直播持续走红,敦煌舞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
2023年9月,茉莉和同学们一起受邀前往山东,进行敦煌舞的表演,身着敦煌舞服饰,手拿琵琶的茉莉,在演出现场得到诸多掌声。
茉莉说,“因为很多人没有看过外国人跳敦煌舞,他们很惊讶,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让我更加自信。”
图为莱索托留学生茉莉(后排中)及同学受邀前往山东表演敦煌舞。受访者供图
“中国的交通很发达,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旅行,去了解更多中国的历史文化。”茉莉说,在中国生活期间,她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学习的舞蹈,收获了许多粉丝。她也希望通过视频把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敦煌舞、了解中国。
谈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茉莉说,“在莱索托,有很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给当地民众提供了很多医疗、交通方面的帮助,中国政府还给了很多外国同学来中国留学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谈及未来的打算,茉莉说,毕业后,她想留在中国发展,继续学习中国舞,希望以后能把学习的中国舞蹈带回到自己的国家,让更多莱索托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中国的舞蹈,了解中国文化,以此促进两国文化的沟通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