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意味着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了满足全球民航通用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需要对北斗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这些验证如何开展?北斗系统都具备了哪些功能?
全球民航通用 北斗系统性能得到广泛认可
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时,实验室负责人朱衍波正带领团队开展航空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为记者做了一个演示。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朱衍波: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测试有两项,第一项是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它为飞机在机场的起降引导提供增强功能。第二项工作是无人机飞行测试数据评估,我们把无人机采集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信号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航空性能服务要求。
作为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会议最早的代表成员之一,朱衍波见证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要通过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这场“大考”,北斗系统不仅要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精准可靠的定位和导航,同时需要持续进行性能监测,从而验证它的抗干扰性能,并与其他卫星系统实现兼容。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的要求,北斗系统通过的技术验证共涉及189项技术指标,全面覆盖了精度、可用性、可靠性、覆盖范围和抗干扰性能等各方面内容,从而充分证明北斗系统符合民用航空安全运行的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我们用北斗与GPS组成双频多星座模式,增加了可见卫星的个数,提高了定位精度。在繁忙的航空终端区,可以增加空域容量,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情况。
协同推进 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民航业需要在全球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下运行,并对提供全球民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有严格的安全性要求。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后,能够实现导航源的自主可控,同时提升民航安全运行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从安全角度来讲,用了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我们有可信的时空信息,这是民航安全运行的一个基础。另外,北斗有自己独特的短报文功能,可以对航班进行跟踪。
早在2010年,我国民航局就正式提交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申请,并会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成了一支集产学研用等领域相关单位的全链条工作团队,系统推进各项指标的验证任务。十三年来,历经50多次技术讨论、2000多项问题答复,最终成功完成了北斗系统所有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
在推进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攒了丰富的技术指标验证和国际沟通协调经验,这不仅加深了各方对于北斗系统民航应用要求的理解,也对提升我国民航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起到了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全球服务能力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办通信导航监视处处长 李黎:下一步我们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在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我们的工业标准、产品标准,并且根据相关的工业标准和产品标准设计、研制出北斗机载导航设备的接收机,实现飞机的装机使用。
(总台央视记者 李啸虎)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 李金磊 宋宇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一系列数字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智慧大脑”正在赋能各行各业,让生活更美好,让生产更高效。
在首届链博会数字科技链展区,云集了一大批国际顶尖的科技企业,以技术变革、产业孵化、应用场景为展示逻辑,展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最新成果。
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1/3ddbf1e446a548ca8150feae3210174c.jpg" alt="AI学习机现场写毛笔字。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
AI学习机现场写毛笔字。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如今最前沿的AI技术,大模型已经被业界普遍认为将是引领未来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链博会现场,AI大模型展示了如何让我们的工作学习更有效率,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智能。
科大讯飞展示了星火大模型在教育、办公、汽车、工业、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落地案例。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江涛表示,比如科大讯飞AI学习机可以像老师一样批改作业、批改数学题,孩子写了一篇作文,它能指出哪些地方要改进,给出具体建议。
江涛说,医疗大模型讯飞晓医会像医生一样跟人对话,会给出很多健医疗健康方面的建议,比如,两个药能不能一起吃,这个药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链博会让我们看到整个中国更加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江涛说,人工智能一定是服务全人类的,这次链博会来了这么多家中外企业,人工智能未来会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提升千行百业的劳动生产率。
思爱普展台。
智慧大脑让决策更科学
在智慧大脑的强大支持下,各行各业逐步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在思爱普展台,展示了牛肉产品供应链分析,演示如何借助SAP商业网络,在上下游营造一个可信的产品溯源供应链。其成员企业和消费者可以获取完整的、从牧场到餐桌的产品追溯,并支持在产业链上下游间交换产品批次信息和预警。
思爱普大中华区副总裁、客户咨询总经理姚法说,把AI融入到了商业整个体系当中去,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让它AI化。
“我们的AI通过对话方式,不断的下钻经营的业务数据,并自动化的形成分析报表,告诉管理者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并可以一键发送给相关的经营管理层,可以极大提高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的运营效率,以及商业决策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姚法说。
他指出,AI是通过数据说话的,因为系统里积累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数据,数据是不会骗人的,结合SAP的大数据智能分析算法,它通过数据去洞察各种各样生产经营问题,并对问题给出优化建议。所以就像一个非常智慧并深度了解自己业务的管理者一样,在帮你时时刻刻来经营企业。
浪潮云洲展台。
智能化让工业生产更有效率
而在工业领域,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流程,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和质量。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港澳中心副总经理李响表示,随着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的基础设施已经进行了非常大的变革。现在所说的这种新型的工业基础设施是围绕数据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解决的是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确权的问题,数据的作用体现在网络化、智能化。
以茶叶生产为例,李响指出,茶叶从茶树上一直到消费者手里,所有它的全链路数据全部打通。经过模型分析,生成有价值的数据或应用,根据各方的需求开放不同权限,这种数据或应用对于企业来说,更加方便去管理,方便去控制生产,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在乎的是质量,那就把跟质量相关的这些数据或应用链路开放、提供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放心。
数字科技链,“让创新更具活力”。它不仅是一种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业、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无一不在它的影响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在链博会,我们看到了合作和创新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