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成“读懂中国”最热词
嘉宾观点: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李焕坤 鄢敏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所致贺信中这样说道。
当天的会议中,“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最热词。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与各国携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多名与会嘉宾在会上建言献策。
谭耀宗:粤港澳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粤港澳深度融合,打造世界一流湾区”主题研讨会上,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谭耀宗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处于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携手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谭耀宗认为,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方面,香港有几件事可以做。比如不断研究探讨政策的衔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近年来,三地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三地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如广东省出台《“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香港特区政府提出未来将落实跨境救护车等。这些为加速大湾区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重要基础,让香港居民分享到大湾区发展的红利。
“我们还可以发挥香港国际化特点,协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行业规则的引领者。”谭耀宗提出,大湾区互联互通只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与世界规则进行对接,甚至让大湾区的规则引领世界规则。“希望香港能帮助更多行业探索如何对规则进行优化和创新,让大湾区的标准能走向世界。”
谭耀宗还提出,香港在金融、国际化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香港可发挥和强化自身链接内地、联通亚太等传统优势,以及在税率、货币自由兑换、普通法系等方面的制度优势,持续发挥金融“超级联系人”作用,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作出贡献。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才,让更多企业能体会、分享到“一国两制”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红利。
中国发展很快,如何让世界各国的朋友都能了解中国发展的成果?他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可以用西方社会容易理解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和理念。谭耀宗说:“香港还是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我们也在研究香港应该怎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郑永年:要在“共赢”背景下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要有一个认知上的进步。
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最高标准,也是中国一直追求、实践的目标。”
站在全球视角,郑永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来说意义重大。他指出,如果能实现十四亿人的现代化,意味着能够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不仅仅我们自己实现现代化,还能带动整个世界的进步。”郑永年解释道,因为中国是在开放状态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会在开放状态下实现,这是中国跟世界的关联。所以,他强调,要在“共赢”背景下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郑永年表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动态的过程。“世界所有东西都在变化,唯独变化这个道理不变。”他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最大的优势就是生生不息,会根据自己的变化、局势的变化来调整。他用一句话总结道:“我们改变了自己,同时也改变了世界。”
着眼未来,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郑永年提出,要有抓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抓手。”
中外嘉宾共议全球文明:让“包容共存”成为世界不同文化共有品质
12月2日下午召开的“全球文明倡议与文明交流互鉴”专题会议上,十余名中外嘉宾共议中外人文交流、共话全球文明。嘉宾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包容的文化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今天这个自我保护色彩严重、价值观念不同且总有强弱之分的世界背景下,努力让“包容共存”成为世界不同文化共有的品质,以此来搭建一座坦诚交流的桥梁,十分必要。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从中国最新的考古发现出发,回顾古代中外文明交融互鉴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改变了古代世界、古代生活,也必将改变未来世界、未来生活。
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尼尔·布什表示,当前美中双边关系存在危险摩擦,这源于误解。他认为,人们应该要有一个共识,那便是彼此尊重地坐在一起,没有坏处,只有好处。
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哈立勒·希尔高拉米表示,像全球文明倡议这样的重要倡议,能够帮助并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更好地了解彼此的价值观和传统,可以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作出非常积极的贡献。“包容的文化要替代排外的文化,对话和合作的文化要替代霸权文化。各国必须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或政府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世界不需要霸权,各国应坚持平等相待、文明互鉴、文明对话、文明包容。”(羊城晚报)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舟山12月3日电(傅飞扬)当第一缕晨曦洒在浙江省舟山市的土地上,岱山县公安局鱼山派出所民警南措已整装待发。伴随湿润的海风,这位来自西藏那曲市的“95后”藏族姑娘将开启一天的工作。
位于鱼山岛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中国首个“离岛型”石化基地,也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油气全产业链的核心项目。无数管道连接着巨型设备,厂房星罗棋布,“赛博朋克”风格的鱼山岛,宛如一座未来之城。
夜幕下的鱼山岛。岱山县委统战部供图
如今,来自30个省区市、33个不同民族的2万余人同期在岛。面对鱼山岛上多元化民族生活方式、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岱山县委统战部(民宗局)积极探索民族融合、专群结合、服务贴合的治理新模式,打造“石榴籽之家”,护航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岛上的流动人口往往通过线上办理暂住证、居住证,每天早上来到派出所,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网上核查办证数据;如果企业有新员工入岛,我们会集中进行反诈宣传;等到晚上员工们回到寝室,我需要上门检查大功率电器使用情况和入住信息,确保大家的人身安全……”南措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基于鱼山岛上企业众多的情况,鱼山派出所的民辅警有各自联络的对象。平日里,南措与另外4位同事共同负责鼎盛集团的3000多名员工。
“鼎盛集团会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招收新员工,所以这家企业有200多位少数民族同胞在岛上工作、生活。”不同的习俗在海岛碰撞、融合,对南措而言,这是工作带来的责任,也是各民族同胞携手发展、一齐绽放笑颜的美好回忆。
今年上半年,26岁的侗族姑娘石祝慧向南措寻求帮助。原来,石祝慧居住的集装箱宿舍四周都是男生寝室,日常生活多有不便,而她出于害羞,没有直接向上级反馈,这才找到了南措。
“了解情况后,我马上联系企业后勤部门负责人,询问女生宿舍区是否还有闲置空间,最终沟通解决了这件事。”令南措感动的是,前不久石祝慧过生日,特地为正在“红蓝哨所”执勤的她送来了蛋糕。生活中,二人也经常碰面,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同样是今年,藏族姑娘索娜第一次来到浙江,在语言沟通、生活习惯上有些不适应。索娜在鱼山岛工作初期,南措常与她相约“石榴籽之家”,介绍岛上生活情况、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她迅速度过了适应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500亿元,累计加工原油1203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6317亿元。
优异的“答卷”,由各民族同胞一起书写。而如何护航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岱山进行了诸多实践。
近年来,岱山县委统战部利用鱼山岛企业的活动室、健身中心等场所,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族同胞的日常生产生活;发动各民族治安积极分子组建“老乡好调解室”,加强群防群治……
各民族同胞一起包饺子。南措供图
2021年7月,来自贵州的布依族姑娘黄女踏上了鱼山岛,进入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设备维修二部工作。从连绵起伏的群山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她直言“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岛上的活动很丰富,大家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元宵,每季度都有歌舞表演。一到下班时间,篮球场、足球场和羽毛球场上到处都是锻炼身体的员工。”黄女说。
南措的网名是“篮筐爱好者”,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她会叫上三五同事、好友,一起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夜幕下,鱼山岛上灯光耀眼,在这里奋斗的各民族同胞,将共同描绘中国油气产业新的“朝阳”。(完)